武汉邮科院:中国的光通信从这里开始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09-09-27 10:12:22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一、武邮院/烽火科技是如何与光通信结缘的
    记得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武邮院)的宣传材料中有句广告词:“中国的光通信从这里开始”。提到“光通信”,自然主要意味着“光纤通信”。但是,我们也知道,“光通信”包括但是不限于“光纤通信”,还包括通过大气传输的激光通信。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武邮院/烽火正是通过从事大气传输的激光通信研究与光通信结缘的。那是在1971年11月,一个承担着邮电部和总参通信兵部下达的“大气传输激光通信研究”项目的课题组奉命从山西侯马来到南望山下这片土地,那时,这里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总局528厂”,后来,在1974年组建了武汉邮科院。在南望山下这片土地上,对光通信研究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力量,大气传输激光通信课题研究取得迅速进展,在1975年取得突破性成果,通信距离从最初的10米室内通信,发展到野外通信10公里!如果当时进行成果鉴定,估计也应当是国内领先水平了。这是武邮院为中国光通信发展立下的第一功。当时赵梓森院士是该项目所在研究室的技术领导人。
  正是由于武邮院较早地介入了光通信领域,所以对于国际上有关光通信方面的研究活动和进展情况就特别关注。在从事大气传输激光通信研究的过程中,以赵梓森为代表的少数懂英语的技术人员得到了国外开展光纤通信研究的消息。当时是处于“文革”动乱时期,懂外语的少,外语资料也少(据说,当时只有在省图书馆才有些资料,不准借出,也没有复印机,只能在那里逐字做笔记),特别是那些不把“通过玻璃丝打电话”当作天方夜谭的有识之士就更少!
  据《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史1974-1994》记载,在1973年5月,赵梓森等同志拜访了刚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美归来的清华大学钱伟长教授,得知美国光纤通信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石英光纤衰减已降到每公里4分贝以下的可靠消息。遂于1974年8月写出武邮院《关于开展光导纤维研制工作的报告》,并先后向邮电部和国务院科技办公室作了详细的汇报。国务院科技办公室同意将该项目列为国家“五五”计划重点赶超科研项目,邮电部科技委也将其列入了《邮电部十年科研规划》,分期拨给科技三项费用,为我国开展通信光纤研制和光纤通信研究打开了绿灯。从此,武邮院/烽火与光通信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正确的技术路线保证起步顺利 
  开展光纤通信研究首先要有光纤。当时,国际政治局势还处于“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不允许向中国出口光纤。尽管早在1972-1974年期间,国内就曾有几个单位开始研制通信光纤,但是,当时他们有的是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制作多组份玻璃光纤、有的是采用高频等离子体熔制石英玻璃制作塑料包层光纤,这些技术路线难以制造达到光纤要求的高纯度材料,未能在降低光纤衰减方面取得突破。
  多亏了当时武邮院各级领导和高级技术人员的英明,制定了MCVD法制造石英玻璃光纤的技术路线。历史已经证明,这条技术路线引领早期的中国通信光纤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武邮院是于1975年开始的MCVD工艺模拟试验,赵梓森同志在实验中身先士卒、危险工作抢着干,因条件简陋而负伤住院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一时期。1976年新建了1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第一套MCVD试验系统,1977年底研制出衰耗低达20dB/km(在0.85微米波长)的石英光纤。按照高锟博士1966年提出的标准,这应是我们研制出的第一根通信光纤。这一数据已经载入1994年出版的《院史》。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武邮院的预制棒熔炼课题组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奖。迄今,本文作者还没有发现国内其他单位何时研制出衰耗低达20dB/km的石英光纤的文献资料。
三、武邮院/烽火科技在国内光通信界突出地位的确立
  由于武邮院/烽火积极主张开展光纤通信研究,并且采取了正确的技术路线迅速取得初步成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得到同行的尊敬。大家知道,全国光纤通信学术会议是我国在该领域最具权威性、代表性、最有影响的会议,到2005年已经举办了12次。而第一次全国光纤通信学术会议就是根据国家科委的决定,于1979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是由武邮院主办的。那次会议对我国光纤通信起步时期的科研成果是一次大检阅,对于总结经验、交流技术、促进科研起了积极作用。在该会议上,有武邮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6家单位各自发表了预制棒方面的论文共计12篇,其中邮科院/烽火有6篇!表1列出该次会议上发表的预制棒及设备方面的12篇论文的目录。顺便提一下,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光纤通信学术会议也是在武汉召开的。明显地突出了邮科院/烽火在中国光通信领域的领袖地位。
四、武邮院/烽火科技为我国光纤通信的实用化做出突出贡献
1.建立国内第一个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系统——八二工程
  1982年,八二工程全线开通,传输速率8.448Mbit/s,容量120话路,中继距离6km,跨越长江、汉水,连接武汉市4个市话分局,全长13.3km。与同时期国内其它的系统比较,八二工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工程化和实用化:它用的光纤是我们邮科院倒班生产的,然后运到山西侯马由502厂进行成缆,该工程建设是由邮电设计院设计、邮电工程公司施工安装,经过验收后正式进入武汉市话网,标志着我国进入光纤通信数字传输新时代。1985年,烽火通信的多模光纤系统又在石家庄、广州、哈尔滨、北京开通试点工程,在我国通信史上掀起第一次光纤通信推广应用的热潮。
2.邮科院/烽火科技建立的国家光纤通信示范工程
  在1986年,武邮院建成了国家计委投资的光纤工业性试验车间,在1986-1993年期间该车间生产了数万公里的多模和单模光纤,成功地用于国家光纤通信示范工程。
关键字: 武汉邮科院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