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G热的冷思考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03-01-21 09:40:08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新年伊始,3G再次成为众说纷纭的话题。

    众多的声音中,市场价值巨大是个不争的事实,据说有1万亿之多,纷纭的焦点在于使用什么标准。无论是号称全球主导标准的WCDMA,还是可以由CDMA1X平滑过渡的CDMA2000,以及号称我国电信业百年来的一个通信技术标准的TD-SCDMA,对于目前国内的几大电信运营商来说,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与不足。人们执著地分析着新的市场进入者如网通、中国电信们的契机与既有资源的保持者如中国移动、联通的困惑。仿佛3G真的就如站在门口的拜访者,人们马上可以聆听到的,就是那笃笃的敲门声了。而实际上,3G真的要走入广大消费者的生活,还很遥远。这里有几个问题。

    其一,就对终端消费者的意义来说,3G将解决的是除话音业务之外的移动数据业务和多媒体通信业务。呼声最高的WCDMA的拥趸者认为,这种业务的需求者显然是高端商务用户,而占据中国移动通讯市场2/3的中移动显然拥有国内大多数的高端用户,因此,中移动主推的WCDMA也应该是3G的最终标准。但是,这种锁定高端用户的应用真的成熟吗?过去一年中,国际上已经开始的3G商用一再推迟,主要原因就在于3G本身的系统开发不成熟,导致市场根本无法启动。拿移动通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消费结构与习惯和国内市场也非常相似的日本来说,运营WCDMA已经一年多,用户还不到15万。国内已经开发的移动梦网业务也有与此相类似的情况,真正的应用是在成熟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开发的。假如没有充分的移动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业务模式开发做基础,3G对于大多数中国用户来讲,还实在是个陌生、遥远且奢侈的梦。

    其二,从总体情况看,3G的应用进展,政策因素要远高于技术因素,至少短期内,非技术因素将占主导地位。从信息产业部官员在3G牌照问题上的欲说还休的态度中,明显可以看出,政府在3G相关标准取舍的态度上非常暧昧。一方面,存在以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来打造“甚至优于日本和欧洲的商务模式”的诱惑;另外一方面,传统运营商为保持现有优势,要不停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如WCDMA当然会成为中移动推广3G业务的首选,但如果政府力推TD-SCDMA,那么谁来为占据中国移动通讯最大市场份额的运营商的业务转换成本——一个近乎天文数字的费用来买单呢?政府对标准态度的暧昧所带来的最大风险,不仅仅是国内各厂商不得不斥巨资在几个标准方面做全方位准备,而是一旦布局失败,日本政府在IT技术发展趋势上曾经判断失误从而产生的悲剧就可能在3G的发展上重演:由于判断大型机为未来的主流趋势,日本在PC技术方面丢掉了最好的发展契机。政府对信息产业的要求,在十六大报告中写得很清楚,“以信息化拉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至少在目前看来,将这一目标的实现寄托在3G的发展上风险仍然很大。

    其三,前不久,国家计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牵头成立了“TD-SCDMA产业联盟”,目的是在3G手机时代到来前,围绕这项“我国电信业百年来第一个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扶持一批中国电信设备商。大唐作为一家行业标准的掌控者,本应该兼顾产业链发展的所有环节。不幸的是,大唐在起步阶段却把主要的精力和资金都投放在系统设备上,本不该被忽视的商用目的的终端设备却被遗忘。但是就系统设备而言,TD-SCDMA与WCDMA以及CDMA2000只是略有差距。据“TD-SCDMA产业联盟”的负责人称,大唐现在才逐步意识到终端的滞后是很致命的问题,因为终端跟不上就无法形成真正闭环的系统,所以也就才开始关注对终端开发至关重要的芯片和测试仪表。我们无意怀疑大唐真诚反思的诚意,但不能不质疑一家在通信技术市场化方面走得一直磕磕绊绊的公司的商业化、产业化能力。我们的科研开发史上,填补行业空白、能够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从不缺乏,但是只有真正的产业化才能使得一项技术或者标准的力量得到充分释放。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关键字: 3G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邱** 珠海 光学工程师生产经理/主管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嘉兴 技术支持工程师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