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网络演进及烽火解决方案特色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0-07-22 10:06:01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7/22/2010,1 引言

  网络融合是接入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无源PON技术具有高带宽、全业务、易维护等多方面的优势,促使其成为网络融合进程中的主流技术,在三网融合趋势下被众多的运营商选择。本文拟从PON网络发展现状,PON技术演进方向,运营商网络需求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PON网络的发展趋势,最后就烽火FTTx特色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2 PON网络发展现状

  国内进行PON网络的规模部署,已超过了3年时间,2010年基于PON技术的光纤接入将占据宽带接入的80%以上,预计2010年度国内运营商光纤接入全年建设量将达到5500万线。

  在技术选择上,PON技术中主要的EPON和GPON 两种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并没有出现二选一的局面。EPON和GPON,三大运营商均未选择单一技术进行网络构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规模部署EPON的同时,也在进行GPON的局部试点的部署,中国移动在侧重选择GPON的同时也未放弃EPON。目前来看,EPON应用规模领先于GPON

  在建设模式上,基于低成本的FTTB模式仍是主流,但在经济发达地区,FTTH模式正逐步成为热点。采用PON技术后,用户的实开带宽正在逐步提升,普通用户2~8M,高端用户8~20M将逐渐成为主流。

  运营商在PON网络规模部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FTTx接入经验,PON网络的规模部署,也促使PON技术在进一步成熟的同时不断发展。

  3 PON技术演进方向

  现有的PON技术,可为用户提供了1G/2G速率的接入带宽,对于普通居民用户,随着IPTV,HDTV,视频监控,网络游戏等高带宽业务的逐渐开展,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将进一步激增。在居民常见的业务应用中,带宽利用率具有趋于不对称的特点,相对于居民用户带宽的不对称性,商业用户的应用更倾向于基于对称的上/下行业务。中国电信在对中长期用户的带宽需求预测中认为,每用户的带宽需求将达到50~100Mbit/s。在此高带宽的需求下,现有的PON技术仍无法满足未来高带宽的需求,业界在加紧下一代PON技术的研究。

  PON技术的演进,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主要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向10G 速率进行演进,EPON和GPON均考虑向10G速率发展;阶段二,向WPON方向发展。

  在阶段一中,2006年802.3av的成立,确定了10G EPON标准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10G EPON的标准于2009年9月正式发布,其技术研究的整体思路为电层带宽尽可能提速,延续EPON上行链路的突发时序较为宽松的理念,并充分考虑网络升级的兼容性。10G EPON中引入了WDM技术,通过TDMA机制协调1G和10G ONU共存,可实现上/下行对称或不对称速率,灵活满足不同用户场景对带宽的需求。

  ITU-T在2008年底启动了NG-PON1标准, 其技术研究的整体思路包括提升电层速率,WDM多波长堆叠等多种技术方向的选择,继续延续GPON上行突发时序要求严格的特点,实现相对困难。

  在阶段二中,WPON技术将进一步节约主干光纤资源和OSP费用,在单纤上实现32~40波长,并可扩展至80波 。WPON技术进一步发展后,将采用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相结合的技术,形成WDM-TDM PON,大幅度提高一根光纤接入的用户数,可在不同波长上承载不同业务,实现最灵活的多业务承载。

  技术的发展周期通常存在一定的规律,从准备期开始到技术被逐步认可,往往需要2~3年时间,随后从技术热点演进到配套产业链的成熟,并实现规模商用,通常又需要2~3年时间。 从业界进展来看,10G EPON随着标准的推出,众多设备厂家推出了10G EPON 系统。作为国内FTTx行业的领导者,烽火通信于2009年底推出了标准化的10G EPON系统。在10G EPON系统逐步清晰明朗的同时,10G GPON目前仍无具体标准出台。

  目前,制约10G EPON商用的主要障碍在于,因成品率低造成的10G EPON 光模块成本过高和无成熟的ASIC芯片方案。但随着后期发展,10G EPON 将快速达到合理的成本,并具有成熟的芯片解决方案,实现短期内上市商用。

  PON技术的演进发展,为运营商的PON网络的进一步规模部署,提供了持续性的发展动力。

  4 运营商网络需求分析

  (1)从运营商的目的来看

  无论是哪种PON技术,均只是运营商完成宽带接入的一种手段,运营商要实现各类业务的统一接入,需要使用包含EPON和GPON二者在内的多项接入技术。纯粹从技术角度而言,EPON更适合大量的普通以太网居民用户,GPON更适合TDM企业级用户。但在环境复杂接入网中,普通居民用户和商业用户在地理位置分布上交错混杂,普通用户和商业用户兼顾恰恰是EPON和GPON不能单独实现的。运营商在网络部署时,期望的接入系统应该是既可以接入普通用户,又具备接入商业用户的能力,这就要求接入系统应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技术的全新平台。

  (2)从运营商的实际部署来看

  传统的宽带运营商,早期部署了大量的铜线资源,需考虑对原有投入的利用,新进的宽带运营商,受限于光缆资源的先天不足。伴随着PON技术的广泛应用,接入设备走出传统意义的中心机房,用户端设备逐步下沉,进一步靠近用户,由此带来了设备供电、机房设置,时装率低、噪音扰民、施工困难等诸多问题。接入网的用户环境较为复杂接,对于不具备机房条件的节点,如果采用新建机房、购置配线架等原始方法来搭建网络环境、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话,存在着投资大、周期长等问题;运营商在网络部署时,期望的应该是即可以符合自身资源条件,又可以灵活满足复杂的环境接入终端,并有施工便利的相关配套。

  (3)从运营商运行维护来看

  如何实现对PON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实现业务的便利开通,如何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判断,均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营商在PON网络的部署时,期待的应该是具有完善运维方案的PON网络系统。

  (4)从运营商未来发展角度来看

  PON网络用户规模将不断扩大,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持续增长,更多的业务将进行填充,PON技术也在不断的演进发展。满足持续的带宽增长需求,实现网络的进一步升级成为必须。运营商在网络部署时,期待的应该是更大容量、可平滑升级的PON网络系统。

  综合以上的分析,PON网络在演进过程中将向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规避技术路线风险的同时充分满足网络的不断发展,可运营、可管理。并进一步增大容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满足接入网复杂的环境,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部署的便利性。

  5 烽火解决方案特色

  烽火FTTx解决方案充分考虑PON技术演进和运营商部署中的相关问题,提供系统+线路+运维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系统设备中,烽火提供全业务接入融合平台,以实现更多接入技术的整合。在兼容EPON,GPON,10G EPON,WPON,P2P等光层技术基础上,融合了以太网,ADSL2+,VDSL2,VoIP,CATV,TDM,Wi-Fi等不同类型的接入技术。为应对10G PON提出的挑战,烽火OLT的系统架构设计和性能做了全面提升,烽火新一代OLT平台采用分布式和交互式兼容的系统架构,可实现EPON,GPON,10G EPON,WPON的灵活混插。OLT背板具备平滑演进能力,单槽位背板带宽需要从当前的GE/10GE提升到40G,系统全面迈入T比特时代。该平台可以支持面向未来的高带宽接入业务,提供良好的QoS,组播,动态带宽调度,安全性保障和系统互通等功能。

  在ONU终端形态上,烽火在业界首先开发并推出了FTTB+LAN,FTTB+DSL型ONU,全面丰富了FTTx建设模式,形成了各种容量的局端设备和系列化的用户端设备和配套机柜,可根据用户数量,灵活选择设备配置端口数,实现无机房条件下接入点的快速切入,适应FTTH,FTTB和FTTO等各种应用场合。在终端设备上,烽火独家采用的双电源、低功耗、智能温控风扇等细节化设计,解决了ONU在下沉过程中取电难、高耗能、噪音扰民等诸多问题。

  FTTx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合理的线路优化设计,可大幅度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基于FTTx特点设计的配套的线路产品,可以为FTTH施工提供极大的便利。烽火将FTTx ODN市场需求、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以及产品开发技术优势充分融合,旨在向标准化发展的基础上,凭借先进的产品理念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化解实际建设难题,推进FTTx发展进程。

  为实现告警数据、性能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及业务的自动发放,烽火最早开始自动工单系统、综合告警系统的开发,通过和运营商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开通系统,CRM系统,综合告警系统的全面对接,实现了全国第一个PON自动工单系统上网运行,解决了大规模应用时运维和快速规模放号问题,烽火自动工单系统在全国大量地区得到了应用。

  6 结束语

  PON网络经过3年多的规模部署,应用规模发展迅速,并形成了EPON和GPON混合组网的现状。EPON从应用规模以及后继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相对优于GPON。PON系统正在向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并实现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烽火通信作为国内FTTx发展的领导者和行业推动者,为用户提供业界惟一的系统+线路+运维的整体解决方案。(电信网技术)

关键字: 烽火 PON网络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