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百亿梦想咫尺间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1-05-30 11:10:33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5/30/2011,楚天都市报 记者金计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全球震惊。像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一样,日本强震改变了很多东西,其中大部分离我们很远,但也有的就在我们身边。

  5月19日14时30分,距离日本2000多公里的中国武汉,气温高达35℃,盛夏已然近在咫尺。美的、LG的采购员照常到一家生产温度传感器的公司“上班”,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抢货”空调销售市场正急速升温,没有温度传感器,空调就造不出来,不“抢”不行啊!

  这家公司是华中地区第一家具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88)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其生产的敏感电子元器件属于华工科技四大主营业务板块之一,目前占据着全球七成的市场份额。

  受强震影响,日本两家生产温度传感器的龙头企业部分停产,华工科技抓住战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但这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如说是一次未雨绸缪的成功。

  早在震前,华工科技就花重金请来了两位全球顶尖人才。华工科技的温度传感器产业如虎添翼,而此次日本强震成为其“超车”的助推器。

  “现在可以说,华工科技四大主营业务都处在了领军地位”。在接受专访时,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如是说。

  虽然华工科技实现了经营业绩十年20倍的增长,马新强还是强调“太慢”。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之际,马新强绘出了华工科技的“十二五”蓝图: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

  执着创新,向全球产业巅峰进军

  “我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当别的企业在裁员、减产甚至倒闭时,华工科技却在引进人才、扩产、兴建厂房,而且我们从2007年到去年年末收入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为什么呢,还是得益我们持续的技术创新,掌握创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最先运用创新技术却更有意义”马新强说,占公司总人数28%的研发人员、10余名行业领军人才、每年超过1个亿的研发投入、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使华工科技在行业领域一马当先,创造了中国激光技术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我国第一台高功率激光拼焊成套设备、我国第一台高功率CO2激光毛化成套设备、我国第一台成功出口北美的大型激光切割机床、我国第一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我国第一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

  马新强还谈到了他的“三个融合”理论,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与国家政策融合、与客户需求融合、与技术人才创新意识融合。

  这些年华工科技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发改委扩内需产业化项目、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又根据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3G通信正式商用、光纤到户、家电下乡、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政策,及时调整研发方向,成功开发出高端光收发模块、汽车白车身车顶激光焊设备、LED用紫外激光切割机、汽车空调温度传感器等新产品。近几年新产品销售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华工科技的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市场绝对标杆,还走出国门成为战胜一个个海外竞争者的独门利器。“在创新上除了向国际顶尖企业看齐,我们也十分重视与客户的合作”,据了解,华工科技成功应用于神龙汽车公司整车装配线的“激光白车身车顶盖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就是与神龙公司共同开发的,5月15日完成了成果鉴定,成为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车身车顶盖激光焊接系统,对民族汽车工业产品在线自动化生产具有历史性意义。“我们还与兵工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面向国防装备现代化、军工产品民用化作配套。”马新强介绍说。

  人才牵引技术,技术引发一骑绝尘。华工科技特别注重对研发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激励,有的总工程师年薪比总经理待遇还高,对于特殊人才则视其不可替代性和创造的价值而定。为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素养的研发团队,华工科技近几年在研发队伍建设上更是“动作频频”,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司不惜重金引进了闫大鹏博士、徐进林博士等多位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核心人才(其中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人入选东湖开发区3551人才计划),为领域内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重大产品项目的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围绕核心人才精心布局,打造了一支华工科技自主创新的精锐化部队。“去年我们切割机的销售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了。”马新强不无自豪地说。

  国内与国际市场并驾齐驱

  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华工科技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平坦,谈及2000年的跨国收购,马新强很直率地说,这次收购并没使华工科技一跃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但却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

  走出去,走得更远,实现人才、产品、技术、资本全面与国际接轨。华工科技的国际化战略2000年全面铺开。中外贯通、知行合一并非想象的那般容易,来自文化、法律、贸易保护等诸多挑战无所不在,“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不走这条路,我们需要考虑的就不是能做多大,而是能维持多长时间的问题。”马新强如是说。

  2010年,华工科技的国际市场开拓渐入佳境,国际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从北美、巴西到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北非,再到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华工科技的“国际化版图”日益清晰。“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素养的销售"多国部队",通过这些人才来应对文化、法律方面的挑战,也计划与国际顶尖的研究机构、企业合作,通过自身的快速消化吸收,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将我们的成本优势演化为技术优势”。

  与此同时,华工科技也开始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市场。马新强认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是无限的。以华工科技在光通信领域的主导产品光收发模块为例,受全球建设光纤通信网络风潮的影响,3G通信、FTTX、三网融合等项目都已经在国内启动,三大运营商也将在未来采用LTE技术升级网络,那么以此判断光收发模块的市场容量将是巨大的。所以一方面华工科技在积极扩大老客户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研究更多的细分市场,争取产品渗入到更多的行业。

  新征程,在转变中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体制至关重要的5年。对于走过12年历程、心怀世界梦想的华工科技而言,也是实现新跨越、崛进辉煌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都将带动华工科技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机遇面前,“转变是我们这一时期的关键词”马新强介绍说。“我们的盈利模式需要将依靠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转变,要将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实现产品技术高端化、客户高端户,占据产业链的核心部位,三是逐步实现从产品制造向产品增值服务转型,延长产品价值链,比如我们旗下的华工激光向客户提供太阳能激光加工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就是很好的尝试。”

  基于百亿梦想,华工科技提出除了要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自主创新促进公司产业升级,夯实行业领军地位,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华工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借力资本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为此,华工科技在两年内进行了两次资本融资,2009年的配股项目已产生了可观的利润,正在实施的定向增发项目,将大大提升华工科技盈利能力,完善产业结构。

  百亿梦想,似乎只在咫尺间,其间所要跨越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勇者无惧,智者不惑,华工科技已然在路上。

  马新强经营悟道

  读博士不如会用博士

  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我一直没有读博士,因为华工科技现在有很多博士,而且还有博士后流动站,对我而言,读博士不如会用博士。

  优秀的企业必须善于整合产业链资源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多强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专业化水平,也体现在对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力度上。过去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业务资源等,但我相信以后的竞争更表现在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的各企业通过关联效应相互配合、推动,从而建立一种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的优势,随着产业链实力的增强,又会通过良性互动带动单个企业产生不断上升、发展的“马太效应”。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与上下链各环节建立起一个真正共赢的模式,成立一个标准的工作平台。

  经营企业要掌控好“两极”

  经营企业必须掌控好“两极”,例如,面对变化的环境把握好什么东西不应该变,什么东西需要去改变?什么时候变,什么时候不变?当别人积极扩张规模的时候,我们要控制现金流预防最坏的可能性;当别人失去信心的时候,我们则需要捕捉新机遇,并迅速反应。
关键字: 华工科技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