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会赚钱的实验室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1-05-19 08:15:31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5/19/2011,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最近互联业内最大的消息就是人人网登录纽交所,股价收盘报收18.1美元,市值70.7亿美元,一夜之间成为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前四强。这是继当当、360之后,今年第三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随后,还将有世纪互联、土豆网、凤凰网等近十家互联网公司在近期上市融资,不光是传统互联网企业在集体狂欢,移动互联网也风生水起,4月2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光门票价格就高达一万元,当然在这个充满兴奋、热钱、估值、上市等热门词语的行业背后,泡沫和质疑也越来越多。因为经历了十多年的互联网大潮,在这个行业,失败者也是屡见不鲜,大批地中小型创业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选不好技术,做不好市场是很多人面对的难题,那么创业者该怎么走出实验室,把自己的产品和项目拿到市场呢?实验室经济的解码也许会带给大家一点启发。

  黄夷 UC优视广州体验中心负责人

  黄夷:我们觉得需要有一个比较宁静的、舒适的一个环境让用户来体验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实验室它并不大,并不是一个特别宽敞的地方。

  黄夷是一家软件企业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有些特殊,就是研究公司的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使用喜好。

  黄夷:这一面的墙,现在看起来像一面镜子一样的东西,实际上它是一面单面镜,当我们用户在体验我们产品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研发人员,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设计师,就会在观察室能够看到他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产品,在用户具体体验的时候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过程。

  通过那个全视角的体验室,工作人员可以发现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反应,然后在那间用户体验室的隔壁进行进一步分析,那个专门观察用户体验全过程中的体验中心,成了一款浏览器切入市场的法宝,而那个实验室模型,是那个企业几年前从同行那里学来的。

  何小鹏 UC优视公司产品总裁

  何小鹏:中国实际上已经有几家公司在互联网这个领域,把这个体验中心做得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无线互联网还没有一家,因为那个时候还比较早,大概是2006、2007年的时候,我们就想如何做一家,在基于移动运用上的用户体验中心。

  对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来说,浏览器是一个大门,无论是浏览新闻资讯、上网娱乐,还是网上购物,都离不开浏览器这样一个基础平台。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正是看到手机上网的巨大需求,何晓鹏和几个创始人才作出了创办手机浏览器平台的决定。可是由于创业时的几个人都是做技术出身,对于市场和管理并不在行,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们走了不少弯路。

  何小鹏:以前我们会看到一个典型的流程就是说,你一定要把一个产品从想法变成一种,进行立项,进行细节的需求的确认,然后进行评审,进行开发,开发到中、后期,他会关注这个想法到用户的感觉是不是好的。

  让何晓鹏不解的是,按照常理,产品的开发流程应该是从有想法开始,在经过立项评审,然后进行技术开发,可是几次实践却发现,经过这几道工序的把关,最后研发的产品并不一定会被市场接受,那个疑问,让他们看到了实验室成果转换的关键问题。

  俞永福 UC优视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

  俞永福:用户买的不是一个技术,用户买的最终是一个产品和一个服务,一个好的技术能不能转化成一个产品和服务呢?这就是一个核心的,从技术到服务的转化能力。

  好产品的产生既然离不开技术和服务的转化,那么这个转化的文章怎么做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那家企业的负责人发现,好技术要想成功转化,和专业机构的设置直接相关。

  何小鹏:我也看过很多的互联网公司,他们都是产品经理兼项目经理,或者研发经理兼项目经理,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就会陷入一种,我要么去关注研发区,我要关注做什么样的,但是实际上我到底推迟了多久,推迟了什么样的,以及我的所有的团队对于一定要准时发布有没有这样一个概念,他们并没有一个清晰,所以项目部门是对快很好的一个保护的机制。

  此外,如今的移动互联网不仅是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的市场。一个好技术、好产品要想获得好的销售业绩,还要不断加快技术开发转化的速度。

  俞永福:我们看到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在这个方向去创新,但是竞争极其激烈,比如说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产品基本上是按每一个月发布一个版本的周期,这对于传统的软件业来讲是不可能的,比如像微软的话,应该一个产品是以两年为一个产品周期的,今天作为互联网,需要一个月一个产品周期。

  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民营创业型企业,俞永福坦言,如今的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是残酷的,作为创业型企业不仅要面对创新的压力,更要承担研发资金的投入的压力。从公司成立至今,有早期获得的4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新的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和诺基亚成长基金。

  俞永福:所有的这种创业企业都会面临一个压力,就是你为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比如说在过去的几年,我们每年都是几个亿的投入,这对于一个创业或者是中型的企业来讲,都是巨大的成本的压力,这个时候考验的是什么呢?你的坚持和你的信念,你的专注,你相信这些技术的投入能够滚动地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把实验室的技术成功转换成方便实用的产品,恐怕是刚才这家企业在竞争中立足的法宝。和众多中小科技企业相比,国内众多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实力十分可观,然而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难却也是最大的难题。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增长,年投入额达到4600多亿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有人估算,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那么,有着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该怎样敲开产业化的大门呢?

  在武汉,记者认识了从事通信工作的龙先生,他带在参观了他半年前入住的新家。龙先生所住的小区是光纤到户,小区的居民通过光纤用户可以享受到三网合一,一根光缆解决了看电视、上网、打电话三个问题。

  龙先生:过去我在那边的时候,我的数字电视,我一年要600多块钱,我的宽带一年也要1300块钱。加起来将近2000块钱,我还没有办电话业务,如果办了电话业务,可能就超过2000,现在我只需要1300块钱就全部都搞完了。

  不仅如此,用上光纤的龙先生,他的新家和过去相比,网络的速度提高了许多。

  龙先生:发一个两个照片的邮件,这个邮件差不多有6兆多,以前是发不出去的,现在我只需要,现在的话你可以看一下这个速度,基本上它是非常快的,6兆的邮件,可能半分钟左右就发完了。

  像龙先生居住的那类小区在武汉还有很多,一根细如发丝的光纤可供几千万人或同时在线通话,或传输文件,或视频聊天,或收看电视。而谁又能想到,那些光纤是从一个研究院的简陋实验室里一步步走出来。

  赵梓森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梓森:我最初没有人,没有钱在厕所里面做实验,厕所边上的洗手间做实验,4、5个人的样子做。因为这个方向是对的,总归会成功,所以我们做到1976年的时候,有点效果了。

  赵梓森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1973年,赵梓森在一无资料,二无设备,条件又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开始光纤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在1979年拉制出来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每公里衰耗只有4分贝的光纤。

  赵梓森:我现在已经离开实验室了,但现在我们的实验室都是很高的装备了。那个装备肯定不是橡皮泥螺丝钉了,是微调机构,我们做那个连接器,一插就能接通的,我们都生产这种连接器,我们做的这个水平和世界水平,我们和发达国家比,我们还算是比较好的,

  在武汉烽火科技集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忙碌着。80后的杨奇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正在和同事们进行一个1000G的传输实验。

    杨奇 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第9部主任

  杨奇:我们现在研究的是1000G的使用,那就相当于是100万个人使用这一个光纤的传输容量,那么对于一个8百万人口的城市,那8根光纤就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了。

  一根细细的头发丝一般的光纤,凝聚着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集光通信领域三大战略技术:通信系统、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而光纤之所以能成功走入市场,和那个研究院在2000年的转制分不开。

  童国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党委书记

  童国华:从一个科研院所转制成一个企业,确实要经过一个阵痛,这种转变可以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首先我们的思想观念,要从一个单一追求技术领先到追求我们的产品去服务于市场,在市场上领先。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已有数万家科研院所进行了转制。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转制成烽火科技集团,当时有的转制企业释放了生产力,获得了高速发展。但大部分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甚至一直处于谋生存的境地。童国华告诉记者,改制初期,他们也很不适应。

  童国华:我认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这么多设备走向一线,走向市场,有很多很小的问题,但是因为也有困难是用户可能对光通讯也不了解,他也不会用,必须让我们的人去,我们的服务也没有,也缺乏,所以我们后来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去建立我们的服务队伍,培训我们的服务队伍。

  童国华说,过去作为一个研究院,他们关心更多是自主研发的技术,而随着院所转制,成为一家企业后,他目前们除了自主技术研发以外,还必须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及集成创新的道路,目前他们已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西安邮电学院等许多大学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

  童国华: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很多技术拿里,为我们的产品,为我们的集成服务。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些的合作,来嫁接我们的一些管理和我们的一些面对市场进行研发的理念,去启迪和引导跟我们合作的这些科学院所和大学院校的老师们去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的聚散场。

  转制后的研究院已经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随着近年来电信、广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光缆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国家三网融合的新政策推动下,由于选准了技术开发的方向,迄今为止,在我国通信网中,每7—8公里光缆就有1公里是由武汉邮电科技研究院提供的,还有至少2公里光缆来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曾经扶持过的企业。

  童国华:作为转制的科研院所,逼着我们必须要走向市场,必须要去面对市场,我们从一个吃皇粮的年代,变成一个要自主谋生的年代,我们必须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靠什么?靠技术创新,靠我们不断技术创新的这种能力。

  在完成技术创新和成(29.68,0.16,0.54%)果转化的期间,科研人员也越来越关心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光线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其中,光纤预制棒便是影响我国光纤光缆产业腾飞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常使用的光纤,就是通过光棒拉制而成,但这一重要原材料却始终受制于人。

  熊向峰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熊向峰:中国的光棒大概70%左右的量是来源于国际市场采购,而在这70%中,一大部分来源于日本。

  为了解决原材料的矛盾,2009年3月,烽火通信与日本藤仓公司达成合作。双方成立的烽火藤仓公司,结合日方最先进技术,在国内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光棒。在计划中,原本今年4月份新基地才会投产。但日本地震发生后,日方迅速推动基地启动进程。3月底,新基地生产线已具备生产能力。

  熊向峰:实际上烽火通讯早在“十一五”期间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就在布局我们自己自主的光棒产业,或者说这个光棒是由在中国本土来进行制造,以摆脱对国际自然灾害或者政治经济种种变化的影响。

  主持人:机构转换了、身份转换了、技术也自然随之转换,这是我们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转制的经历中得出的一个结果。原来的科技人员在转制后成了企业员工,学会了走向市场,自主谋生,这种蜕变,帮助他们把科技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现在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科技当作进军国际市场、实施产业升级的法宝,这同时对我们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这方面,跨国企业的实验室经济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主持人:实验室经济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时髦的经济词汇,很多地方都建有各种孵化器,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优惠与支持,目的就是为了把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金蛋孵化成金凤凰。那么在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道路上,跨国公司在制度和策略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英特尔的环境实验室里,设计师盛晓峰正在做一个学生笔记本的跌落实验。

  盛晓峰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高级工业设计师

  盛晓峰:一个跌落实验,实际使用情况可能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因为在教室里面使用很难有一个固定摔落方式,但我们在做测试的时候会从各个角度,不同的角度来把它摔下来,试试看它的抗摔能力。

  记者:做这个实验目的是什么?

  盛晓峰:因为在教室里面使用是移动性,有可能站着用,有可能坐着用,在桌子上,小朋友吵吵闹闹,有可能会把机器碰到地面上,所以我们一定要保障这个机器能够经得住这样的落摔。

  由于那个产品面向小学生使用,所以,围绕着小朋友地特点,要进行不少技术改进。

  盛晓峰:比如在电脑边上有一杯水,我撒在这个键盘上,它会发生什么情况。小朋友可以由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这个电脑关机,把自己做的一些东西存储好,然后关机,然后把这些水翻过来倒掉,倒掉之后晾干再开机就没有问题了,通常的电脑它可能撒下去自己就会出问题,我们在这里做了很多的防水的措施,大部分的水是可以从下面流下去的,

  英特尔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电脑产品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他们在合作,有2000多所学校部署或者正在进行试点,随着用户量不断的增大,实验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何火高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工程总监

  何火高:这个其实我们在研发这个学习本6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我们一直不断地在实践这样的理念,就是说实验室的东西它首先需要被用户所接受,然后不断地把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的一些体验,再反馈到实验室,然后实验室再进行不断的进行修正。

  在上海紫竹英特尔研发中心的另一个实验室里,还在见到了魏文和他的团队,那个实验室诞生过世界上第一台上网本,当年上网本开发的时候还是一个保密的项目,因此他们无法请第三方去做市场调查,而如果没有用户体验,所有的实验都是纸上谈兵,为此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魏文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产品及研发总监

  魏文:2007年当时我们有1500员工,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从里面取样,取出来代表消费群体去做一个市场的分析,当时我们就由我们的人力资源部分成三组,第四组我们就从食堂里面,食堂里面工作那些工作人员请他们代表第四组人,所以我们经过调查,最后发现分析他们最后觉得7寸是很好,可是使用起来,键盘很不舒服,最后大家经过比较发现,在携带跟使用和看屏幕来讲发现10寸是最好这样一个尺寸。

  经过了前期市场调查的技术研发,企业终于拿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在北京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方院长也为记者介绍了他们的专利墙,英特尔中国平均一年获得国内国际50项以上的专利,而那些研究成果80%、90%都能投入到市场。

  方之熙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方之熙:从研究项目来讲本身是一个像喇叭型的,从项目的投入来讲,我们是先轻后重,前期投入比较轻,越到后面投入越重,从项目的个数来讲前面多后面多,前面可能有十个项目,这个中间不断进行筛选,最后可能留下三个。

  在信息技术领域,谁掌握市场前沿,谁就掌握了未来,一些前沿性技术的开发总会最吸引人的眼光,在今年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人脸表情模拟和社交电视等一系列前瞻的新技术也被大家所关注。

  工作人员 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对,你看我是男士,所以蓝色的框,然后刚才检测出女士的话,给你推荐一个女士的比较喜欢的节目,比如女士喜欢化妆品,服装就给你推荐过来,如果男的过来就给他推荐男士比较喜欢,汽车或者刮胡刀,领带这些产品。而且他背后一个很智能的客户分析的引擎,因为他知道你的性别年龄。

  记者:它怎么会知道我的年龄呢?

  工作人员:我们后台有一个人脸分析的一个引擎,他就通过就是检测出人脸的特征,然后就可以识别出你的年龄,就我们分成四个客户群,有这个小孩,然后少年,还有成年人,还有老人,这样就根据老年人推荐一些保健品等等一些产品,小孩玩具,还有一些小食品他会很感兴趣,另外节目还可以相应推荐,小孩比较喜欢动画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中国市场的空前繁荣,英特尔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居美国本土之外首位。提起跨国企业在实验室经济方面的高投入和高产出,英特尔中国区负责人认为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杨旭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

  杨旭:我们有一个理念,叫做不做埃菲尔铁塔式的研发,就是做出来看。英特尔多年来有一个传统,任何时候我们研发一个技术,最终都是寄希望于一定要进入市场,也做一些理论性的研究,但任何时候,英特尔做我们产品技术研发的时候,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进入市场。

  主持人: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6980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体现了国家对自主创新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但遗憾的是,一些科研项目依然是非常浓重的“学术思维”模式。有技术成果,却在实际应用中难觅踪影。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验室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尽快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一些重大科技项目都采取了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根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家 863计划课题的依托单位中,企业占到了30%;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企业牵头的超过了50%。这个数字显示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加强科研人员不擅长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难题。目前中国的实验室经济还正在起步之中,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追赶的地方。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更多的转变思路,带着市场的意识走进实验室,这样我们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快些。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关键字: 武汉邮科院 赵梓森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